食品非热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以及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非热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要点:
1.清洗与消毒
定期清洗
目的:防止食品残留滋生细菌,影响后续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。
操作方法: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加工食品的种类,制定合理的清洗周期。例如,每天加工结束后,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洗,包括拆卸可拆卸部件,清除表面的食品残渣和污垢。对于一些难以清洗的部位,可以使用专用的清洗工具或高压水枪进行冲洗。
彻*消毒
目的:杀灭设备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,防止交叉污染。
操作方法:在清洗后,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对设备进行消毒。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。化学消毒可使用食品级的消毒剂,如次氯酸钠溶液、过氧乙酸溶液等,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处理;物理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、高温蒸汽等方法。
2.检查与校准
运行前检查
目的:及时发现潜在问题,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。
操作方法:每天开机前,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电源连接是否牢固、各部件是否正常安装、传动系统是否灵活、仪表显示是否准确等。例如,检查搅拌机的搅拌桨是否安装牢固,输送带的张紧度是否合适等。
运行中监测
目的: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,确保加工过程顺利进行。
操作方法:在设备运行过程中,密切关注其运行情况,如温度、压力、速度、噪音等参数。一旦发现异常,应立即停机检查。例如,在超高压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,注意观察压力表的指示值是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。
定期校准
目的:保证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准确性。
操作方法: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,定期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校准。例如,对电子秤进行定期校准,确保称重的准确性;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,保证压力测量的精度。
3.食品非热加工设备润滑与保养
润滑部件
目的: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,降低磨损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操作方法:根据设备的润滑要求,定期对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润滑。例如,对于有齿轮、链条等传动部件的设备,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。
更换易损件
目的: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,避免因部件损坏导致设备故障。
操作方法:定期检查设备的易损件,如密封垫圈、过滤器滤芯、刀具等,发现磨损或损坏时及时更换。记录易损件的使用时间和更换情况,以便合理安排维护计划。
4.记录与管理
维护记录
目的:便于追溯设备维护历史,分析设备故障原因,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。
操作方法:建立详细的设备维护记录档案,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的零部件等信息。
人员培训
目的:提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,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。
操作方法: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培训,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、日常维护知识、故障排除方法等。
